国粹云

京剧艺术的孕育期

国粹云 https://www.guocui61.com 2019-01-05 09:43 出处:网络 编辑:@国粹云
京剧艺术的孕育期

昆曲

京剧艺术的孕育期

昆曲,又称昆剧、昆腔、昆山腔,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。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,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,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。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、舞蹈及武术等,以曲词典雅、行腔宛转、表演细腻著称,被誉为“百戏之祖”。昆曲以鼓、板控制演唱节奏,以曲笛、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,其唱念语音为“中州韵”。

花雅之争

何为“花雅之争”

京剧艺术的孕育期

一般认为,雅部就是昆腔。花部为京腔、秦腔、弋阳腔、 梆子腔、罗罗腔、二黄调,统谓之乱弹。

花、雅之分,沿袭了历来封建统治者分乐舞为雅、俗两部的旧例,具有崇雅抑俗的倾向。所谓雅,就是正的意思,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;所谓花,就是杂的意思,言其声腔花杂不纯,多为野调俗曲。故花部诸腔戏,又有“乱弹”的称谓,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、士大夫的歧视而登不了“大雅之堂”。

雅部与花部的划分,对戏曲声腔有明显的褒贬评价,是古代封建正统的“雅”、“俗”观念对戏曲认识上的具体表现,所以戏曲史中把此时期“花部”诸腔和昆曲争夺剧坛地位的历史称为“花雅之争”。

花雅的区别

一、戏曲行当之别。即所谓“凡旦色之涂抹、科诨、取妍者为‘花’”,“不傅粉而工歌唱者为‘正’”,即雅。即以上吴长元所云。这是花、雅的原始意义。元夏庭芝《青楼集》“李幼奴”条云:“凡妓,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。”盖与此相近。

京剧艺术的孕育期

二、戏曲声腔之别。盖由原始义而来。原始义中的“花”是花杂、通俗的意思,“正”是雅正,引申为戏曲声腔,花杂、通俗者称花,雅正者称雅。即以上吴长元所云“今以弋腔、梆子等曰‘花部’,昆腔曰‘雅部’”。

三、戏班之别。歌雅音之戏班为雅部,歌花杂、通俗之音之戏班为花部。

“花雅之争”的发展阶段

花雅之争并不是匀速发展的,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:

京剧艺术的孕育期

1.康熙中叶以后的昆腔、弋阳腔(京腔)并峙。技艺高超的弋阳腔与昆曲争胜,弋阳腔在北京的分支高腔取得优势,甚至压倒昆曲,出现“六大名班,九门轮转”的局面,受到统治者的青睐,进入宫廷,很快演化成御用声腔,失去刚健清新的特色,逐渐雅化而衰落下去。

2.乾隆中叶的京腔、秦腔之争。1779年(乾隆四十四年)秦腔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进京,与昆、高二腔争胜,轰动京师,大有压倒后者的势头,占取上风,以致“歌闻昆曲,辄哄然散去”。(徐孝常《梦中缘传奇序》)清廷出面,屡贴告示,禁止演出,魏长生被迫离京南下。

3.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,花部取得最终胜利。1790年(乾隆五十五年)乾隆帝80大寿,高朗亭率徽班来京演出,以安庆花部,合京(即高腔)、秦二腔,组成三庆班,接着又有四喜班、春台班、和春班,即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,把二簧调带入北京,与京、秦、昆合演,形成南腔北调汇集一城的奇特景观。

四大徽班

京剧艺术的孕育期

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剧坛4个戏班。即三庆班、四喜班、和春班、春台班。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,故名。乾隆五十五年(1790),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,从扬州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,以唱“二黄”声腔为主,是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。之后又有四喜、启秀、霓翠、和春、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。在演出过程中,6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。时值京腔(高腔)、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,徽班在演唱二簧、昆曲、梆子、啰啰诸腔的基础上,兼容并蓄,出现了“四徽班各擅胜场”的局面。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。

嘉庆、道光年间,汉调(又称楚调,西皮调)进京,参加徽班演出,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,为汇合二簧、西皮、昆、秦诸腔向京剧衍变奠定了基础,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,形成所谓的“皮黄戏”。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,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,有了“京音”的特色。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“京戏”,也叫“京剧”。因此,四大徽班进京,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,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。清末,四大徽班已相继散落。

板腔体和曲牌体

京剧艺术的孕育期

板腔体是戏曲、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。或称“板式变化体”。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,在此基础上,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,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。通过各种不同板式的转换构成一场戏

或整出戏的音乐。这种结构体式,以简练的基本音乐素材与灵活变化的发展形式为特点。同类腔调的各种板式,可视为由一种基本版式发展变化而成。梆子、皮黄系统的剧种可作为板腔体的代表,在近代戏曲音乐的发展上有重大影响。曲艺中如大鼓、河南坠子等,都属板腔体。

曲牌体是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方式。又称“联曲体”或“曲牌联缀体”。

京剧艺术的孕育期

即以曲牌作为基本结构单位,将若干支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,构成一出戏或一折戏的音乐。全本戏分为若干折(出),即由若干套曲牌构成。曲牌联套结构,由唱赚,诸宫调、经过杂剧,南戏的发展与提高,至昆曲达到成熟的阶段。在以梆子、皮黄为代表的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,曲牌体音乐是戏曲音乐主要结构方式之一。对中国音乐、戏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。现在采用曲牌联套结构体式的戏曲剧种,除昆曲外,尚有盛行各地的高腔剧种,以及其他古老剧种。


×
给作者送戏币
¥1 ,用微信支付更换
立即支付
×

微信扫码支付

赞赏金额:¥2
0

精彩评论

暂无评论...
验证码 换一张
取 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