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剧,卖的是角,看的是戏。所以说京剧艺术是角儿的艺术。在梨园行,有这么一句老话,人保戏,戏保人。戏保人说的是,这一出剧目,无论是谁演,他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票房保证,比如像《四郎探母》,《红鬃烈马》,《珠帘寨》这样的剧目,而人保戏说的,这个人是这出戏的保障,也是这出戏当中最大的卖点。所以说在京剧舞台上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绝活,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能人。今天咱们就来说一下当年京剧舞台上的绝活,前辈艺术大师是怎样保戏的!
首先,咱们提到的就是赶角,赶角在当今舞台上已经很少看到,但是在上个世纪的京剧舞台当中是频繁出现的,尤其是南派京剧。在北派京剧当中。演员都会有一个固定的行当,固定的流派。而在南派京剧当中,只要你是主演,所有的流派行当,你都有可能饰演的机会。所以说在南派京剧当中,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演出。没有行当限制,没有流派限制,没有角色限制,比如南麒北马关外,之一的唐韵笙唐先生。他的演出在上海就是一种这样的演出。比如唐韵笙在上海经常贴的一出剧目《三逼宫》,在《三逼宫》当中,唐韵笙自己演老生跟花脸两个行当。在京剧《法门寺》当中,唐韵笙一赶二前演刘媒婆,后演赵廉。尤其是唐韵笙的刘媒婆,别具一格,在舞台上,边走圆场边耍烟袋跟手绢,这样的演出在当时是十分叫座的演出,从这一个角色我们也能够看到唐韵笙先生,在舞台上对角色的塑造力。同时期的还有一位小杨月楼先生,小杨月楼先生的演出真正的跨出了行当的局限,早期从他的戏单上,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他自己在一出戏当中,老生,旦角,花脸来回串演。所以说这种感觉不仅仅要求演员会的多会的广,还要求演员演啥像啥,学啥像啥。在当今京剧名家当中,有一位裴艳玲先生,他的演出不仅仅有京剧,而且对于昆曲,河北梆子,也是十分擅长,在早期访台公演的视频当中,裴艳玲就曾经演过京剧跟河北梆子串联的连营寨。对于这种京梆两下锅的形式,在之前的京剧舞台上也是经常看到的。
然后咱们说一下京剧舞台上别具一格的演出,首先我要提到的一位上海老伶工,名叫夏月润。说到夏月润这个名字,咱们可能现在十分的陌生,但是夏月润的岳父却是鼎鼎大名的谭鑫培先生。夏月润自幼学习京剧,他的幼功十分坚实,武功十分强。在京剧行,夏月润有一个外号叫夏八根。之所以叫夏八根,那跟夏润的红生戏有关,一般在京剧舞台上扎靠是有四根靠旗,而夏月润的《古城会》中的关羽却扎了八根考旗。这八根靠旗四大四小,没有坚实的武功底子,这八根靠旗根本耍不开。然后咱们说一下赵松樵老先生。第一次知道赵松樵老先生,还是因为赵松樵老先生的年纪,从1901年到1996年,赵松樵老先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。赵松樵老先生在80岁的时候还演出大溪皇庄,在90岁的时候更是演出《斩颜良》中的颜良。说到颜良,这应该是赵松樵老先生艺术当中最大的一个名片。赵松樵老先生的颜良别具一格,形成自家风采,也是赵派代表作品之一。说到这这个《斩颜良》,对于颜良的重新塑造也是赵松樵的艺术经历当中最成功的一次,可以说赵松樵的颜良掩盖了其他颜良的所有光辉。是当真无愧"活颜良"! 赵松樵所塑造的颜良一出场就给人一种这就是颜良的感觉。所以说这就是一个角的创造能力,也是一个角的能力。
最后咱们谈一下京剧舞台上让人十分耀眼的操作,首先咱们说的就是京剧舞台上面的撒火彩。撒火彩这个技巧现在已经在京剧舞台上看不到了,当初在演神仙鬼怪戏的时候,包括但凡有放火的戏,咱们都会看到撒火彩这个技巧、可以说撒火彩这个技巧从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渲染舞台的氛围,能够体现出当时舞台的感觉。所以说这个技巧的消失对于京剧来说有些可惜。比如当初在演《火烧连营》、《火烧博望坡》、《焚绵山》、《乌盆记》等剧目的时候都曾用到这个技巧。这样一个绝活不仅仅让让人看清楚舞台上发生了什么,也能够提起观众看戏的欲望。
所以说,京剧是角的艺术,而且在那些京剧名角的创造下,京剧能够越来越丰富,不仅仅能够在剧目上能够丰富京剧的表演形式,而且能够在影响力上进一步扩大京剧的影响力。所以说注意一下京剧舞台上的绝活,对京剧来说不是一件坏事。
精彩评论